村网通总站 中国农科院社区 101729.nync.com 欢迎您!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疑”。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全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备耕春耕工作陆续展开。为应对市场变化,今年黑龙江省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力争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1500万亩,稳步发展水稻,增加大豆杂粮,扩大饲草和果蔬。当地备耕春耕工作开展得怎样?面对国家玉米临储政策重大调整农户如何应对?种植结构调整开展得怎样?农民还有哪些期盼?记者走进田间地头,记录下3位种粮大户的喜与忧、思与行。
忧:新政出台 细则迟迟不落地
粮价下行 遭遇贷款难和贵
“地种少了,害怕车子吃不饱;地种多了,害怕赔钱受不了,现在真是迷茫啊……”
厚继有,黑龙江省北安市石泉镇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2010年,他组建了通河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总投资1300万元,拥有各类大型农机具45台套,库房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吸纳了317位乡亲入社共同致富。2015年,合作社共计流转土地3万亩,种植了1万亩大豆和2万亩玉米,从深松整地、起垄下肥、移栽中耕、除病虫害、统防统治到最后收获全程实现机械化,在旱情较重的情况下,大豆和玉米亩产量分别达到了280斤和1300斤。
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公布了今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这让正在维修机械准备整地的厚继有感到有些措手不及,“按照农村老习惯,春节前就要同农户定下今年流转土地的面积和价格,为了保证春耕顺利,我们也早早备足了玉米种子和化肥,今年如果国家不再托底收购,玉米价格大概率会再次下降,我们从品种到种植面积都必须进行调整。”
厚继有向记者解释说,之前几年为满足中储粮对收储玉米品质的要求,他们选择的是极早熟、抗病性好、脱水快、霉变少的进口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这个品种虽然高产、品质优良,但缺点是籽粒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高,粗淀粉含量较低,一般客户不太喜欢收。今年如果没有中储粮托底收购,合作社就要靠自己找销路,玉米品种得换成淀粉含量较高的国产品种。
“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国家只说了玉米要补贴这个大方向,但没有出台细则,比如我们村这样的东北冷凉地区在不在补贴范围内?每亩能补贴多少钱?我们村实际种植面积比承包地在册面积多2000亩地,到底按照哪个面积来补?现在网上众说纷纭,各种解读都有,让我们农民无所适从,很难下笊篱,村里的乡亲们都在看我们这些大户怎么办,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啊!”言谈间厚继有难掩内心的忧虑。记者发现,在玉米价格下行的压力下,种粮大户和农民群众对补贴政策细则的关注度非常高,补贴的多少和能否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种粮的盈亏。
厚继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5年合作社种植大豆成本每亩约为630元(包括土地流转费用400元,种子、化肥和农药支出70元,机械化耕种收100元,贷款利息60元),因旱情影响大豆亩产只有280斤,按每斤1.8元的市场价格计算,每亩收入约为504元,加上每亩60.5元的国家大豆目标价格补贴后仍然亏本,再加上参与农业部“粮豆轮作”试点项目,每亩获得的150元补贴后才勉强盈亏平衡。玉米方面,2015年合作社种植成本每亩约为820元(包括土地流转费用400元,种子、化肥和农药支出260元,机械化耕种收100元,贷款利息60元),按亩产1300斤玉米、每斤0.8元的市场价格计算,每亩收入约为1040元,在国家临储政策的支撑下略有盈余。但今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下跌预期很强,玉米陈粮去库存需求空前巨大,一旦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就会严重挫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如果得不到合理补贴,部分种粮大户甚至有破产的风险。
“哪年贷款也没像今年这么费劲过!”困扰厚继有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巨大的资金压力,要维持合作社正常运营,每年至少需要1500万元生产资金。就在去年,他才用以前积累的450万元资金投资新建了一套玉米烘干塔设备及配套基础设施,这让他手头的自有资金只剩下了约300万元,而粮价下行导致以往积极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今年都变得非常谨慎。虽然在省财政政策性担保公司鑫正集团的支持下,厚继有今年以月息7.5厘从龙江银行拿到了800万元贷款,但至今仍有400万元的资金缺口,若是通过别的银行和担保公司贷款,月息会达到9.5~12.2厘。
“厚厚一摞法律文件就像是签生死状,贷款违约就要追究我的刑事责任”、“我贷的这800万元要是还不上,一辈子就出不来啦”、“我申请贷款1000万元,保证金就要200万元,太苛刻了……”遭遇贷款难和贵的并非只有厚继有一家,记者在黑龙江采访期间遇到的种粮大户、合作社、加工企业都在反应这一情况,金融机构对百万元级别的涉农贷款申请慎之又慎,而信用社助农小额贷款不过几万元,只够一户农民买点种子和化肥,对这些规模经营主体来说杯水车薪。
“今年,玉米是不能再像以往种那么多了,但为了和大豆倒茬还要继续种一些,我准备同黑龙江北粮集团签包销订单,种4500亩省农科院玉米所培育的哈育189号,5月1日就开播;大豆种植面积要扩大到2万亩,再种3000多亩的高粱,1500多亩的杂豆。”在北安市农业局专家的参谋和帮助下,厚继有已下决心调整合作社今年的种植结构。
喜:调整见效 青贮玉米效益好
订单在手 销路不愁价格高
“去年改了两把,一是将籽粒玉米调减到3500亩,将青贮玉米扩大到4200亩,后来又及时将800亩的籽粒玉米转成了青贮饲料;二是种了2000亩的高粱、1000亩的土豆、1000亩的西甜瓜和300亩的粘玉米。这要是还按以前一样种那么多的籽粒玉米,去年恐怕就不是赚钱而是大亏损了。”
莫长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幸福乡大宏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拥有各类大型农机具资产约1800万元,2015年流转周边三个村土地共计12000亩,吸纳社员387户,入社农户亩均分红达到950元。
双城区位于哈尔滨市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拉林河和松花江像两条玉带环绕着千里沃野,是我国寒地黑土早熟玉米重要产区,全区380万亩耕地中有305万亩种得都是玉米,年景好时高产田亩产可达1800斤以上,多年来种植玉米一直被当地农民群众视作增收的不二法门。
“长期单一种植籽粒玉米将会面临很大的危机!”双城区农业局局长李广贤告诉记者,早在2015年3月当地召开的备春耕生产动员会议上,区领导和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就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阐明了这一观点,同时要求当地种粮大户和合作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农民在粮改饲、粮改菜、旱改水、扩大杂粮种植面积上做足做好增产增收的大文章,引导农民用好用足国家在政策、资金方面的扶持服务项目,在保证农业收入的前提下,适当推广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粘玉米、两季玉米等新品种。莫长宏调减合作社籽粒玉米种植面积的想法和底气正是来源于此。
为稳定与奶牛养殖场的合作,莫长宏投资30万元建设了3座长100米、宽20米、高3.5米的青贮窖。去年9月,眼看籽粒玉米价格逐渐走低,莫长宏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把合作社800亩即将成熟的籽粒玉米当作青贮饲料收获进窖,气得他69岁的老父亲跺着脚直喊“白瞎了”,和他怄了好长时间的气。谁知道年底一算账,合作社玉米种植成本每亩约为1350元(包括土地流转费用870元,种子、化肥和农药支出300元,机械化耕种收180元)。因旱情影响2700亩籽粒玉米亩产只有1400斤,按每斤0.8元的市场价格计算,每亩收入约为1120元,亩均亏损230元,种一亩赔一亩。而收获的5000亩青贮玉米,亩产达4.5吨,合作方双城市庆源牧业有限公司以每吨400元收购,每亩青贮玉米收入达1800元,亩均盈利450元,青贮玉米完胜,这个结果让很多人目瞪口呆。
谈及今年的种植计划,莫长宏表示已经落实了五项农业订单。一是继续为庆源牧业有限公司种植5000亩青贮玉米;二是同丰硕饲料有限公司签约种植2700亩鑫鑫2号籽粒玉米,对方承诺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05元收购;三是与黑龙江三得利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签约种植2000亩高粱,对方承诺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2元收购;四是与黑龙江省如意淀粉食品有限公司签约种植1000亩土豆,亩产预计能达到7500斤,对方承诺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05元收购;五是面向哈尔滨市民销售300亩粘玉米,每亩可产4500个玉米棒子,每个棒子能卖到0.5元。
“双城区今年要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64万亩,同时大力促进农业向组织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打造‘农娃三十六品’这个品牌,让双城优质特色农产品组团进入市场,换取更高的效益。”李广贤告诉记者。
思:加工转化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
循环农业 全程可追溯创品牌
“你闻闻,酒香味可浓了,牛羊最喜欢吃这样的青贮料,把它们产生的粪便加工成有机肥,再返回种植基地生产有机粘玉米,这样就实现了循环农业产业链,一棵玉米可以卖三次。”
曹中军,黑龙江省海伦市建成乡连城村土生土长的农民。1961年生人的老曹有好几重身份,他既是新北香粘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原野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丰家庭农场的理事长,又是原野食品有限公司、秸秆饲料厂和有机肥加工厂的董事长。
在老曹这里,区域循环农业闭合产业链已经形成。他流转护城村、连城村和长丰村5000亩土地种植富硒有机粘玉米,玉米采收后所产生的10000吨秸秆全部用作青贮饲料,他用这些饲料养殖了1200头肉牛,再用这些肉牛产生的粪便,通过酵素有机肥生产技术年产1.5万吨有机肥,最后这些肥料又用于有机粘玉米生产。这不但解决了有机种植的肥料问题和肉牛养殖的原料问题,更减少了秸秆燃烧对环境的污染,扶持带动周边1000多户农民绿色发展、共同致富。
种植粘玉米的效益如何?曹中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因为采用有机种植方法,一亩粘玉米产量只有3300棒,但经过速冻加工后市场批发价能达到每棒3元多,每亩地产出高达1万元,远远超过传统籽粒玉米的收益。2015年,公司销售速冻粘玉米超过1500万棒,产品畅销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供不应求。“新北香”牌速冻粘玉米被评为黑龙江省名牌产品、首届“东北特产”,“新北香”牌注册商标被认定为“黑龙江省著名商标”,公司也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走进原野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海伦市工业园区的厂房,运输车辆进进出出,包装女工忙忙碌碌,曹中军指着一个偌大的电子监测显示屏告诉记者,这是2015年公司新上的有机粘玉米生产可追溯系统,不仅可以看到玉米种植的全过程,还能监控所有加工、分装情况,通过物联网平台客户可随时查询产品配送进程,实现了产品的全程可追溯。
“在我看来,土地本身就是最好的资源,就是最大的工厂。我们处在一个急需优质农产品的年代,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市场。海伦黑土硒都的名号已经叫响,政府正在对富硒农业进行整体包装和打造,我相信广阔的农村天地一定大有作为。”谈及未来,曹中军信心满满。今年老曹计划再上马三条生产线,一是豆浆、豆腐、豆干、腐竹全自动生产流水线,二是豆芽全自动生产设备,三是大豆活性因子和无腥味大豆蛋白肉全自动生产流水线,为海伦这个“中国优质大豆之乡”实现产业升级再出把子力。